资政|中国看世界的心态还需历练
邱震海(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
两年前,我主持了一场吴建民与罗援将军的辩论。罗援作为一名将军,提出当今中国周边面临的安全环境是险恶的,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斗争准备。而吴建民认为,这是错误的,当今世界的潮流依然是和平与发展。我认为,双方各有各看问题的角度,但双方各有盲点。
吴建民试图告诉人们,今天世界的发展方向是和平与发展,无论是从短期、中期还是长期,二战以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我认为现在的世界在发生一些变化。首先,冷战结束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世纪,世界的势力重组从苏联解体以后的群龙无首、美国找不到方向,到现在的中国崛起。中国不但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中国正在开始挑战世界的五大秩序:经济秩序、安全秩序、政治秩序、人们的心理秩序和文明秩序,尤其是经济秩序和安全秩序。25年的风云变幻、势力重组之后,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中美的“对决”正在展开。当然这种对决不会变成过去美苏那样对决。虽然中美双方领导人都提出了不对抗、不冲突,也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但从中美双方的博弈和对抗的外部特征以及深层逻辑上来看,我们看到了17到19世纪很多大国崛起时面临的冲突的特征和逻辑。
很多人认为全球化能够避免战争,但我对此观点有所保留。人类历史上主要有三轮全球化:第一轮全球化是十五、十六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这个相对比较遥远。第二轮全球化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那时是人类走向电气化、工业化,发达国家从工业化走向城市化的时候,也正好是酝酿20世纪两次大战的时候。全球化并不一定能够掩盖或者避免战争,相反全球化有时反而会一不小心使许多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凸显出来。现在我们经历的全球化正是第三轮全球化,在此期间,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避免国家根本利益的冲突,需要再观察。
和平与发展当然是我们都希望追求的潮流,但是世界在发生变化,今天既不是冷战时代,也不是二战时代,人类现在正在面临新的挑战。新的挑战中,既有中美这种大国之间的实力博弈与挑战,也有文明的挑战。比如欧洲难民危机,它是由中东地区的战乱和恐怖主义引起的,而每一个战争背后的源头又是各不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恐怕我们难以确定地说,世界潮流只是和平与发展。
胡逸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学者)
我基本同意吴建民认为中国要消除封闭思维的观点,有两点补充:第一,不仅是中国,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两国看世界的时候要从小的框架中跳出来,不管是政府还是两国人民都应该有比较广阔的世界观,尝试多走出去,尝试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某些课题。比如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可能需要考虑东南亚国家是怎样想的;在中东问题上,美国也要考虑当地居民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当然出现问题的时候,正如西方谚语所说,中美之间要“穿一穿对方的鞋子”,看看对方是如何思考的。第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要认识到中国政府和人民如何看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就是说,中国如何看世界会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而中国的外交政策会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影响。总结起来,我认为中国不应该有封闭思维,同时要认识到中国的世界观也会影响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
孙大权(韩国学者)
中国媒体常常报道一些与周边国家冲突有关的消息,包括中美竞争、在南中国海上与东南亚国家间的冲突、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争端等。若我们只看这些媒体报道的话,中国好像已处于明天就要立刻发生战争的状态。但这些绝不是全面的情况。
首先,这些观点不能充分地解释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真正的地位。从国际秩序角度来看,中国跟美国一样,在国际社会上已经成为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若国际社会没得到中国的同意与支持,安理会就无法采取任何经济制裁措施或军事行动。中国已在国际社会上确保了大国地位。
其次,这些观点不能充分解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尽管偶尔有关于南海纠纷或人权问题,但中国以新型大国关系为基础,与美国保持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尤其是在反恐问题上中美两国息息相关。同样,虽然中日之间面临着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帝国主义侵略历史和新安保法等问题,但在整体上看,中日依然在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
再次,过度强调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冲突,这却不能明确解释全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众所周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主动进入国际秩序,成为世界最大的工厂与市场。现在的世界如果没有中国的话,任何一个国家一天也过不下去。
过度强调矛盾会使人们听不到希望和平解决纠纷的声音。有学者指出,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中美各种交流日益频繁深入,走出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之路。我认为,这样的论点既适用于中美关系,也适用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间的关系。任何国家都不愿意与中国发生冲突,而是希望建立互相合作关系。
“战争与革命”时代也许尚未结束,虽然其规模变小,但局部冲突仍然发生在世界各地。然而,时代的主题已经从“战争与革命”转为“和平与发展”。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明显大于分歧。今日中国需要的不是过度强调国际冲突的局限性视角,而是能够综合、全面地观察全世界的均衡视角。
(摘自《领导文萃》2016年8月下)
稿件来源:《国际先驱导报》